黛玉想嫁给宝玉,但是却怕嫁给宝玉。听着好像很矛盾啊!可却是如此。原本中说的也很分明。看红楼的角度不同,造成主角都模糊起来。可黛玉即便只有爱情一条线,却成了红楼灵魂,可以说,可卿死后,许多事情,都依附着此线。如此自是要多说几句了!重点说这个‘怕’字。
读过红楼后,一件奇事一直困扰着,什么事?简单了,就是宝黛二人最后为什么没有成为一对呢?按说这可是不该的。为什么不该?贾府中人,多数把宝玉看成希望,可也有相对例外些个的,就是贾母和王夫人,此二人即便心中同样是各有想法,可她们也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希望宝玉健康快乐地活着。而‘慧紫鹃情辞试莽玉’之时,宝玉的表现已经说明了一切,没了黛玉,宝玉怕是活不成的。
既是这样,还会把二人分开了?绝对不会的,她们不会眼看着宝玉死掉。所以最后必然会成全这一对。可就是这个成全,却害了黛玉。思,喜,忧,恐,悲,五味杂陈,百感交集,聪明多心的黛玉再也过不了这一关,结果就算回了离恨天了。完成自己历劫,由小妖精,变成了绛珠仙子。
思好说了,无非思情;喜:自然是听了好消息;忧,担心;细思而恐,悲剧结局。而宝玉余下造历幻缘,将会由宝钗,湘云等人接手,最后遇见可卿替身结束。此处再说一句宝钗,宝钗是谁?黛玉是谁?宝钗就是世俗中的可卿;黛玉便是仙界中的可卿。可卿兼美于二人。还是那句话,看来神仙也徇私啊!嘿嘿!警幻仙子偷梁换柱。
这回开始说黛玉了,她仙界来的,自然为主。先说宝黛之间闹出三回比较大的阵仗。分别是‘双玉读曲’之后;清虚观打醮回来;黛玉葬花之前。而这三处中,闹的最大的一回,便是清虚观打醮回来。到了清虚观,张道士要给宝玉提亲,此事直接触动了黛玉心事,宝玉要是定了亲,黛玉怎么办?所以这回闹的最厉害,剪掉了玉上的装饰品,导致莺儿来绑。不过也说明,黛玉想要嫁给宝玉,否则听说宝哥哥要定亲了,她该高兴的。毕竟二人很是亲近。
再说双玉读曲和葬花之前的两处阵仗,这两处是说黛玉怕嫁给宝玉的。
双玉读曲的起因是,茗烟觉得宝玉无聊,于是买了西厢琵琶等书给宝玉。结果宝玉把书带进了大观园之中研读。可巧此时为落花时节,黛玉拿了花锄扫帚想要把花儿埋上,建个花冢。结果遇见了读书的宝玉,二人坐在树下一起读了起来。
读的书是《会真记》,其实读的是《西厢记》,这个章节名称说的分明,后面也加以注解。那为什么要说成会真记呢?会真记和西厢记有什么不同呢?最大的不同就是会真记是悲剧,书中的女主角与男主角发生**情之后,被男主角给抛弃了;而西厢记是团圆结局,即便小姐提前同公子发生了**情,但最后公子没有忘情,高中回来娶了小姐。
当时宝黛二人把书读完了。这时候**部分来了,见黛玉读完了书,宝玉见她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便问她,书好不好?黛玉点头,宝玉一见来了底气,直接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西厢记原话为:小子多病多愁身,怎当她倾国倾城貌。)
结果黛玉听了这话,直接暴走!按说黛玉的反应可是激烈些。二人刚刚一同读完书,而且还微笑点头,说书好。怎么就恼了呢?两人之间有情有意,读完书了,用书中男女主角自比,希望圆满结局,这不是很好吗?其实不是的,书中的女主和男主属于自由恋爱,他们没有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提前发生了关系。而这类书在贾母的眼中是**,因为书中有**情节出现。元宵节贾母掰谎说的就是这类书。所以即便宝黛二人也算半自由恋爱,可黛玉不能接受这点。提前发生什么事情。结果自是以宝玉赔不是告终。宝玉说他无心欺负黛玉。黛玉见宝玉话真,反说宝玉是‘银样蜡枪头’。
事情要是到了这,宝黛二人之间的关系,应该还是正常化发展的。可事情不会这样的。袭人来找宝玉回去给贾赦请安。宝玉自是要出去的。留下黛玉一人回去,哪知路过梨香院,又听了一句关键的话,便是牡丹亭惊梦一出中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回黛玉完全失神了。而这一回便是: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宝玉说的是戏语,他没有亵渎黛玉之意(即便心里有想法,薛宝钗羞笼红麝串,点出。),但是黛玉却警动了芳心,不是触动了,是警!(游园,惊梦这两出戏是元春省亲时候点出来,让龄官唱的。结果龄官唱的是相约和相骂。龄官就是像黛玉的那个唱戏女孩子。)
而黛玉正在情思萦逗、缠绵固结之时,忽有人从背后拍了一下,回头看是香菱。香菱说了不少话,主要一句是告诉黛玉,紫鹃也找她呢,说凤姐送了什么茶叶给她。记住这个茶!
赵姨娘同道婆子弄鬼,二人要治死宝玉和凤姐,在出事之前,凤姐说黛玉喝了贾家的茶,该给贾家做媳妇。黛玉听了,半羞半恼。然后王子腾夫人来了,凤姐等人走了。宝玉留下黛玉说话,但是什么也没说出来,正好这个时候,道婆子作法,宝玉发疯了。又一个茶。
再说黛玉葬花,第一次葬花时候遇见宝玉读西厢记。黛玉为什么会再次去葬花?也就是作葬花词这一次。原本一直以为是晴雯的原因,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