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到私塾要经过一条街道,一条弧形的街面,两侧摆放的商品琳琅满目。
苏灵雨坐着驴背上,东看看,西看看。看看这些手作工坊,布店、酱店、烤鸡店、卖粮油铺子。从纸扎店经过,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细长竹竿子做成灯笼;从银匠店经过,看师傅在一模子上浇入银水。
各式各样,百看不厌。
毛驴嘀嗒嘀嗒送她至私塾,私塾正在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是唱歌。随即先生让学生自己背诵,等下会让学生一个一个地背诵。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不解释。
苏灵雨拍拍毛驴脑袋,它跪了下去,让她爬下驴背。
私塾里娃子,瞧见这听话的毛驴,均忘记了读书,伸头探身多看几眼。
先生拿着戒尺拍打案桌,意图学生专心致志。
邻近的胖子嘘嘘两句,提醒苏山、苏重,苏三儿来了。
苏重还能沉稳些,苏山简直是热锅上蚂蚁,急得团团转。
苏灵雨下了毛驴,上前牵着苏李氏的手,一路往前至私塾门前。
苏李氏站在堂外,对里边先生鞠躬问好,邀请先生出门一叙。
今日出门带了一两多银钱,一两给二孙交束脩,剩余铜板给三儿买些药粉。
这几日三儿身上,多了许多木虱咬下的红印子。该买些药粉,药一药虫子与木虱。
苏李氏见先生过来了,回神再给先生福身。
“多礼了。”
“先生该得的。”苏李氏将篮子递过去,“家里弄了些桑梓酒,想送与先生尝尝。”
篮子里不仅有小瓶蚕桑酒,还有一块羊肉,一包白糖,一包白盐。对穷苦人家来说,这已属大礼。送与私塾先生,丝毫不逊色。
苏李氏将荷包递过去,“这是苏重苏山二人束脩,他们二人有劳先生教诲了。”
先生接了荷包,门房上前把篮子接过去,并对苏李氏表示感谢。
苏李氏再施礼,牵着三儿离开了私塾。学堂里的苏山对此有些可惜,不能跑出去与三儿玩耍。重生之乖女养成
小主人被抱走了,毛驴第一个发现。但它被捆绑于门柱外,想追也追不得,挣扎也摆脱不了驴绳的束缚。
边拉扯着驴绳,边嗬嗬叫,吸引来店小二,店小二胆子小不敢上前解绳索。毛驴无法,只得用力拉扯,拉伤了耳朵,勒红了驴头。
掌柜的胆识过人,上前解开了驴绳,毛驴掉头就跑,跑进小巷往小巷深处去。
王景行无需上私塾,他有专门的教书先生。几天前先生受了凉,病歪在床,他近身伺候几日稍微有好转。
苦夏不好过,他外出买些冰块,让先生舒坦一些。
才付了银钱,吩咐店家将冰块送往住址,便见头带鲜血的毛驴疾奔而来。路上行人纷纷躲让,有汉子欲要上前拖拽驴绳,制住发疯毛驴。
看毛驴头上的绳索,再看此毛驴的眼睛,王景行确定这是隔壁苏家的毛驴。都说这毛驴通人性,懂人话,价值千金。那它怎么会在这?
只见毛驴在他身边停下,张嘴要咬他。
“少爷小心。”一人提刀上前,就要砍杀毛驴。
王景行伸手,拦住了来人,这时他们才发现,毛驴咬的是王景行的肩膀衣衫。
毛驴拽着王景行衣衫,要王景行跟它走。王景行懂它意思,与边上人说:“我去去就回,你们先到先生处。”说着翻身爬上驴背。
毛驴四蹄发力,托着王景行往城外跑去。
城外的一辆乌木马车,小跑向前,去往未知之地。
“可以了,放慢点。”出城了就是他们的地盘,谁来也不怕。
一男子用纱布包扎伤口,“死老太婆,牙齿真利。”
出巷子时,居然碰上了一老太婆,与一毛驴。幸好有趁手武器,打晕了老太婆,赶走了毛驴。不然真出不了城。
到了某处山头,赶马车的青衫女子跳下马车,“张麻子出来吧。”
张麻子走出草丛,伸手接住抛来的荷包,掂量荷包,“刘老大,这钱数不够啊。”
“那老太婆咬伤了我的手,毛驴又踢了我一脚,这不得扣点医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