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玄幻奇幻>黑帆信条>维京时代(二)
酪至今仍十分有名。

这几次战役之后.阿布德拉曼二世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舰队.并在沿海一带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塔楼。而且,海岸都由“神圣战士”(指在对抗异教徒的战争中调动起来的msl信徒)守卫,以防灾难重演。这些措施在维京人后来的侵袭中发挥了十分有效的作用。

黑斯廷斯和比约恩詹赛德(绰号“铁肋”)虽然在圣地亚哥一德波斯孔特拉城战败,但还是获取了“丹麦金”,之后继续在阿尔一安达卢斯的国土上肆虐。他们在里斯本附近登陆.但这次并没有袭击这座城市,而是仅限于在城郊劫掠,并补给淡水,打算沿着海岸向南方继续航行。

他们本想沿与上回相的行军路线抵达塞维利亚城,然而阿布德拉曼二世的儿子和继承者穆罕默德一世早已从里斯本的信使处得知维京人的又一次到来。于是当维京人一进入瓜达尔基维尔河的人海口,便遭到了穆罕默德一世的截击。这场对抗中,维京人处于不利地位.丢失了两艘战船。他们决定放弃袭击塞维利亚的计划,继续南下。

途中又一次经过阿尔赫西拉斯.他们曾劫掠过这座城市.且摧毁了阿尔汉德拉大qz寺。据msl西班牙裔地理学家乌贝德阿尔贝克里记载,后来大概是由于海上事故的原因.维京人继续驶往摩洛哥北部的大西洋海岸。

维京人第二次袭击了这个地方(阿尔赫西拉斯)。离开阿尔-安达卢斯的海岸后,一场风暴将他们吹至阿什拉港口。”(乌贝德阿尔贝克里,《道路和王国》)

第二次袭击阿尔赫西拉斯后,维京人确实横穿直布罗陀海峡,袭击了距离梅利利亚1西部五十公里左右的非洲城市阿什拉和内阔尔。在这些劫掠活动中,可能第一次出现了

“蓝色人”的称呼,或者至少是第一回将黑奴运达爱尔兰。维京远征军继续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沿岸航行,直至找着下一个袭击目标:奥利乌埃拉城及其周边领土。之后又人侵了梅诺尔卡岛、马略卡岛、伊比萨岛和佛尔门特拉岛。他们到达位于现在法国南部的罗塞利翁,洗劫了特尔河附近的两个修道院,并决定在冬天到来之前去拉卡马尔加地区的罗达诺河上的一个岛上落脚。尽管正值冬季,维京人并未闲暇下来:………罗达诺河上的丹麦人进入内陆,横扫一切,直抵瓦伦西。将整个瓦伦西地区洗劫一空后,他们又返回宿营的岛上。”(《圣贝尔丁

编年史》

被洗劫的城市中包括尼梅斯和阿尔莱斯,当然整个过程并非十分顺利,因为驻防罗塞利翁和普罗文萨的赫尔哈德伯爵出兵截击,给他们的行进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此时维京人正处于休整期,所以并不恋战,而是在防守严密的小岛上度过了剩下的冬季。春天到来后,维京人留下一个小分队看守小岛,其余调转船头驶往意大利海岸,意图在于他

们最初的目标:罗马城。

黑斯廷斯和比约恩詹赛德到达了热那亚。一些资料显示,维京人为夺下这座守卫森严的港口城市,用了一定的计谋,而另一些资料则指出该事件其实发生在露娜城,而不是在热那亚。

为避免代价巨大的正面袭击,一支维京使者团来到城市附近,与城内贵族对话,谎称自己的队伍是往君士坦丁堡行进、前去与拜占庭皇帝的军队会合,而他们的首领是基督教徒,此时刚刚去世,其最后的心愿便是能安葬在圣地,因此希望城内长官们能允许他们入城下葬,给予该首领以应有的荣誉。城内长官们同意了这个请求,维京人运送着棺材进入城内,棺材里躺着黑斯廷斯本人,衣服里藏匿着武器。

当身着盛装的主教前来为死者赐福,将其引入大教堂中时,情况发生了变化。黑斯廷斯一跃而起,用宝剑将教堂杀个片甲不留,而其他的葬礼随从人员袭击了当时聚集在那里、手无寸铁的贵族们。与此同时,其余的维京部队攻占了港口和整座城市。他们获得的战利品十分丰盛。《雷格纳罗德布洛克及其子嗣传奇》)中写道,无论是黑斯廷斯还是比约恩詹赛德本以为拿下的这座城市就是罗马城,当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他们最自然的反应便是将整座城市付之一炬。将托斯卡纳地区的所有城市洗劫一遍之后,维京人回到罗达诺岛,将所有的战利品汇集起来,决定返回故土。他们沿着埃布罗河而行,途中劫掠了潘布罗那,将其国王俘虏,索取赎金。船上满载着财宝和奴隶,继续航行。

公元862年,尽管有所伤亡.维京海盗黑斯廷斯和比约恩-詹赛德率领的远征船队满载着奴隶和财宝最终抵达了他们在不列颠的目的地。

维京人的告别

维京人的入侵活动最终在公元十世纪末结束。丹麦、瑞典和挪威变成了王国,它们的国王们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管辖领土上。随着基督教的传播,维京人古老的战斗勇气消失殆尽,被自己曾经征服过的文化消融。于是英格兰的占领者和征服者变成了英格兰人,诺曼人变成了法兰西人,而瓦良格人也变成了罗斯人。

尽管维京人的衰败从很久前就开始了,但世人普遍认为,公元1066年以国王哈拉尔德三世为代表的最后一股敌对势力在斯坦福德桥战役中的失败宣告了维京时代的消亡,哈拉尔德三世本人也在这最后一次意在夺取英格兰领土的计划中去世。

北欧的中世纪传说记叙了哈拉尔德三世在战前的故事,他当时向手下将士朗诵了一首诗,似乎


状态提示:维京时代(二)--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