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伐清>第三十三节 试探
任后才能回到老家造福一方嘛——不用和任上的百姓客气,反正从这里考上科举、出去做官的人,到了别的地方也不会客气的。

对地方的缙绅和百姓来说,地方官就是个贪婪的外地人,不过大家既然没胆子杀官造反,那也只能虚与委蛇哄他开心。百姓被乒得太狠的时候,缙绅也会出于乡情出面哀求两声。

这次在胶东作战的时候,明明扶清灭明军更缺乏战斗经验,而且扶清议院目前也是一盘散沙、乌合之众,但这么落后的组织和军队,依旧能把绿营击败。本地的绿营眼看形势不妙,缙绅和大侠这些地头蛇都联合起来了,虽然是清廷的军队,也没有几个人想替外省来的知府、知县殉葬。衙门里的胥吏都是本地人,更是被缙绅议院以乡亲的关系威胁加上利诱,完全渗透了,每次登州知府主持的军事会议开完,他们的会议副本就能送到缙绅议院这边,给扶清灭明军的军官研究。

现在形势很明显,即使是草创的缙绅联军,也能和山东绿营斗个旗鼓相当,随着他们不断磨合,对山东绿营的优势也会越来越大。只要北京不抽调精锐进入山东作战,那么扶清军把清军从山东赶出去只是时间问题。而有江南明军的干扰,清廷也没有多少军队还能浪费在胶东战场上。

“如果王爷放弃科举,扶持豪强的话,那王爷迟早也会深受其害。”因为太皇太后的旨意,所以满清的使者在私下甚至视邓名为亲王。

“不知道我会受多少害,但这天下之主肯定不会是你们的了。”邓名依旧是那冷淡的口气。

满洲男丁只剩四万人了,这也是杰书在江南畏首畏尾的原因之一,北京再也没有多尔衮时代的底气了,再也不敢拼上几万满洲人的性命来搏取天下了;依靠绿营,又不敢放手武装汉人,还不能承认绿营惨败的结果。

乱了一个胶东还不怕,只要邓名缩回四川,清廷腾出手来就能把胶东缙绅议院给拍死了——至少北京现在还有这个信心。不过若是邓名在整个长江流域都这么煽风点火的话,清廷是肯定应付不过来的。现在辅政大臣怀疑胶东很可能是邓名的一个试点,若是对方觉得效果不错打算在全国推广,那清廷几乎肯定要承认汉人藩国的大量出现,试图维持一个周天子的地位。

“王爷说得不错,我朝应该会疲于奔命,多半最后会镇压不下去,要是豪强这么容易对付,历朝也不会搞流官制了。汉人天子都觉得辛苦,我们的难处当然更大。”清廷的使者居然坦率地承认了邓名的看法,毫无争辩的意图:“不过到时候我朝大不了就退出关外,或者只保留燕云,把所有总督都封王,只要他们给我朝纳贡就可以了。那时候这就不是我朝,而是王爷的麻烦了吧?”

在场的并没有第三个人,使者毫无顾忌:“就冲王爷把大明天子扔在缅甸,自己拿了黄金回来这件事,皇上和太皇太后也不认为王爷只是单纯想把我们赶出关外,然后功成身退的。废除科举这种事,对王爷来说实在是损人不利己,还是不要做了吧。上次王爷没有同意朝廷的条件,我朝想了一下,觉得广东也可以交给王爷,王爷可以称帝,不需要向我朝称臣。”

“你们连臣服都不要了?”这个条件让邓名吃了一惊。

“当然,中国这么大,为什么容不下两个皇帝呢?”使者从容地答道:“王爷和我朝各退一步,就不会有第三个或者更多的皇帝出来。王爷依旧是万乘之尊,而且富贵延绵子孙,何乐不为呢?”

邓名沉默不语,而清廷使者满怀信心地看着对方。

“我们明日再谈好吗?”邓名主动要求停止谈判。

“好。”清廷的使者高兴地说道:“王爷需要时间考虑一下,具体细节也不急在一天、两天都谈妥。”

“不,”邓名摇摇头:“我最终还是不会同意的,但我确实需要时间来拒绝你的提议了,纳兰先生。”

……

在去缙绅议院与众人会面前,邓名让清廷使者带回了他的反建议,依旧是曾经提出过的四年全面停战。邓名保证会尽力促成其他明军领袖同意这个停战,如果有人违反了停战协议,邓名也愿意给予清廷赔偿。邓名为了获取时间消化胜利果实,愿意付出代价维持声誉,也愿意提供更多的保证。至于胶东的局面,邓名的意思就是维持停火时的现状,他保证不再扩大战火,在其他地区推翻流官制。不过清廷必须承认胶水河以东的现状,招安扶清灭明军并且保证他们的性命安全。

见到缙绅议院的人后,邓名没有对他们隐瞒正在和清廷议和的消息,并再次重申不会牺牲缙绅的利益来为自己争赛多的条件。

“作为代价,我需要你们的一个授权,那就是在我保证不损害你们利益的同时,你们保证服从我的议和结果。”邓名继续向缙绅议院施加影响:“也就是说,如果我和清廷达成了停火协议,你们不会擅自违反它。”

这个授权当然要由缙绅议院出具。在帮助于七获得权威的同时,邓名也在努力帮助缙绅议院建立更坚固的框架,毕竟这个议院越有战斗力,邓名手中的筹码就越多,而且清廷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防备胶东——就算招安了,只要胶东的军力强大,那清廷一样要留守相当的兵力,防备胶东军偷袭济南。

邓名指出,胶东巡抚的职务不应该是清廷指派,或是由某个人无限制控制的,而是应该由缙绅


状态提示:第三十三节 试探--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