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辛亥大英雄>第992章 台风(一)
舰可以支援。胜算不大。相反“第12航母战斗群”只有一艘刚修好的四川级和两艘北海级航母,无论是经验还是载机数量,均要逊色不少。但这也不代表“第12航母战斗群”好对付,毕竟人家手中除了三艘舰队航母外,也有四艘护航航母和五艘战列舰。其中一艘更是新锐的山东号战列舰。

不过正因为山东号战列舰,以黑岛龟人更建议对“第12航母战斗群”下手。因为在他看来,如果能击沉山东号,就可以重创中国海军的信心,为十月份大和号、武藏号的出击清除障碍。所以捷一号计划,主要就是针对“第12航母战斗群”,将其勾引出来加以消灭。

目标确定了,实施却很复杂。因为中国海军“第12航母战斗群”的作战目标是东海和黄海,兼顾东北太平洋。而联合舰队现在却根本无法进入冲绳岛链以东的海域,因为一进去,就要面对铺天盖地的中国轰炸机和海军巡逻机。所以如何诱走威胁最大的“第21航母战斗群”,并将“第12航母战斗群”吸引出来,是最关键的步骤。

根据黑岛龟人的畅想,这个任务要交给驻扎在菲律宾的第四舰队。由第四舰队配合主力舰队中的轻型护航航母。佯装从巴士海峡进攻福建和台湾,迫使“第21航母战斗群”增援该方向。然后采用打了就跑的夜袭战术,从菲律宾海出击越过冲绳岛链,反复袭扰东海的中国海军登陆部队,迫使“第12航母战斗群”出来决战。当它出来后,就以南北大东岛为反攻点,出动冲绳附近的所有陆航和海空力量,对其实施彻底歼灭。

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个关键,就是陆军必须尽可能拖住对方的登陆部队,将“第12航母战斗群”的四艘护航航母拖在岛链无法离开。否则七艘航母全部出来的话。危险地反而是自己。

会议最后,山本五十六还否决了动用大和号战列舰的建议。在他看来,只要大和号和武藏号还在,日本海军就还有反戈一击的希望。至于雾岛号战列舰,因为在威克岛海战中受伤,又在彩虹轰炸中再次损伤,所以已经被拖到八丈岛维修暂时无法出战。

确定计划后。联合舰队进行了重新分组。

总司令依然是山本五十六,参谋长宇垣缠。

第一战列舰战队,长门号、陆奥号,司令山本五十六。

第二战列舰战队,金刚号、比睿号,司令近藤信竹。

第一航空战队,翔鹤号、苍龙号和飞龙号航母,司令冢原二四三。

第二航空战队,飞鹰号、隼鹰号和龙凤号航母,司令南云忠一。

第一重巡战队,妙高号、那智号、足柄号、羽黑号,司令阿部弘毅。

第二重巡战队,高雄号、爱宕号、摩耶号、鸟海号,司令高须四郎。

第三重巡战队,利根号、筑摩号,大井号和北上号重装鱼雷舰,司令栗田健男。

两个轻巡战队,分别是第一战队(阿武隈号、五十铃号、名取号、鬼怒号),第二战队(阿贺野号、矢矧号、能代号、酒勾号)。还有六支驱逐舰战队,两支鱼雷战队,最后还加上井上成美的第四舰队和丰田副武指挥的冲绳守备舰队。

这个排兵布阵让很多大家暗惑不解,因为山本竟然将第二航空战队交给之前没有航空指挥经验的南云,而不是小泽治三郎或者山口多闻这些经验丰富的航空派。

山本五十六忙着调兵遣将时,中日大战,终于来到了关键时刻。

1941年4月16日上午八点,纳努美阿环礁外的炮声刚刚散去,久米岛以北30海里处,就传来隆隆不绝的爆炸声。两艘新安江级快速布雷轻巡洋舰,率领着六艘驱护舰,以圆形反潜阵型,不断向大海投掷深水炸弹。密匝匝的水柱,和舰壳声纳发出的高频声波,惊的鱼儿不断跃出水面。在舰队的头顶,两架“鱼叉”海军反潜巡逻机,也来回绕圈俯视海面。这种以运五为蓝本改装的反潜巡逻机,是最近服役的新飞机,机腹弹舱可携带两枚550毫米戟戈航空鱼雷、或八枚150公斤深水炸弹/集束炸弹,机翼下还可挂载10枚130毫米对地/海火箭弹。执行 公里反潜巡航任务。

嗖嗖嗖的啸声中,两艘新安江级布雷巡洋舰向声纳定位处打出一串密集的刺猬弹。刺猬弹是一种新式的反潜武器,以短时间内大密度进攻得名。弹药入水后不久,整片海域就仿佛蹦跳起来,数十道水柱同时窜起。水柱最后。大团的油污浮出水面,片刻后还浮起很多尸体。

日本潜艇被击沉后不久,地平线上出现一道“艨艟铁壁”。与此同时,数百架的空军轰炸机,在战斗机的保护下,向着远处的琉球岛冲去,随后舰载轰炸机也从高空呼啸而下,向久米岛投下一枚枚重磅炸弹。

舰载机轮番轰炸岛屿时。“艨艟铁壁”的中央,一艘庞大地战舰,徐徐开始横转舰体。在它的舰桥信号台上,水兵用飘逸潇洒的动作,交替挥舞着两面信号旗,指引身后的四艘北京级战列舰同步转向。

它就是目前世界吨位最大,单位火力投掷能力最强的战列舰。山东号。

山东级战列舰,总计建造四艘(山东、山西、福建、云南)。它是杨秋的图纸。和中国三十年工业道路的综合体现。相比拿来当模板的蒙大拿级战列舰,它采用欧战期间从美国引进并自行消化,还结合经济危机是引进的法国空想级驱逐舰的动力组,发展起来的8台江南产双气鼓快燃锅炉,安装4台汉阳冲动式蒸汽轮机,四轴四


状态提示:第992章 台风(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