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中华世纪谈>122佛教传入

公元75年——83年 明帝引入佛教。明帝卒,太子刘炟[da]即位,是为章帝。罢西域屯兵,班超请留西域。

汉明帝不仅大力推广儒教,还引进了佛教。

汉明帝晚上睡觉梦见一个秃头,脑袋锃光瓦亮跟灯泡一样放白光,在庭院里悬空飞行。他问别人我梦见的这是什么东东。有人说西方有一个神叫佛,据说头戴光环法力无边。

汉明帝立刻派人去西天请佛。使者走到天竺(印度)碰到两个和尚脑瓜锃亮,一个叫摄摩腾,一个叫竺法兰,便带着这俩和尚和经书一起回到洛阳。从此佛教被引入中国。

洛阳的白马寺就是为纪念驮运经书的白马而建。这是中国第一座寺庙。

竺法兰有语言天赋,很快就学会汉语。他与摄摩腾合作翻译了第一部佛经《四十二章经》。《四十二章经》共有四十二个小章节,因此得名。这本佛教成为普及佛法的小册子。

不过汉明帝对佛教大概了解后并不太感兴趣。他是信仰儒教的,主张有为,对于主张去除yù_wàng,万念皆空,牺牲今世修来世的学说不能接受。但有人对佛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比如那个谋反的楚王。

楚王那时还没有谋反,信佛以后开始谋反,想必是相信佛真的是法力无边,可以保佑他实现所有yù_wàng,没想到佛保佑他提前进入了极乐世界。

不过楚王虽然死了,佛教却在他的地界江淮地区慢慢发展起来。

汉明帝在位十八年。在他死的那一年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人口已经回升到3400万。

1200万到2100万,再到3400万,人口翻着跟头往上长。照这个速度,中国用不了200年,人口就能达到现在的13亿。但事实上,200年后的晋朝初年,中国人口只有1600万,又回到东汉初年。因为黄巾之乱、三国争霸,“百姓”再次被“虚耗”。

当然了,即使没有战乱,中国古代人口也达不到13亿。不说别的,土地都供养不起。东汉耕地面积是7亿亩,现在是18亿亩,差两倍半;东汉一年一季,少数一年两季,现在一年两季甚至三季,至少差两倍;东汉平均亩产3石左右,折合现在亩产二三百斤,现在1000斤左右,至少差三倍;粗粗一算,那时能养活7、8千万人也就不错了。

根据著名的“二八”理论,20的人掌握着国家80财富,其余的80的人分享20。粮食不可能做到平均分配。这样的话,能养活的人更少。

事实上,那时候人口6000万好像是个极限。西汉人口达到5900万后出现战乱,东汉人口达到5400万的时候,又开始闹战乱。

唐宋时候人口达到1亿,但那时候且不说亩产已经提高,耕种也普遍改为一年两季。

人口多在古代是好事。打仗需要人,种地需要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

公元75年,汉明帝去世,享年48岁。死时特意叮嘱要薄葬,不要起坟,不要修寝庙,入土为安也就是了。

现在很多人以为洛阳“]”是汉明帝的陵墓,其实是错的。汉明帝说了不要起坟,怎么会搞出这么大的一座坟。“大汉冢”极尽奢华也不像提倡节俭、爱惜民力的汉明帝所为。再说汉明帝45岁时候才开始修陵,三年时间也来不及修那么豪华的一座坟。

根据史书记载,汉明帝的陵墓应该在河南偃师境内。不过现在还没找到,因为没起坟头不好找。

汉明帝死后,他的儿子汉章帝接位。

汉章帝是汉明帝的第五子,母亲是贾贵人,既非嫡子也非长子。但他的养母是汉明帝的皇后。皇后姓马,是马援的女儿。马皇后跟汉明帝关系非常好,但就是不能生孩子。汉明帝把贾贵人生的孩子交给她抚养。马皇后待汉章帝如亲生。汉章帝五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

汉章帝刚上台就遇到北匈奴作乱的麻烦事。

汉明帝临死前可能是担心他死后政局不稳,下令召回窦固和他的军队。西北因此兵力空虚。

窦固前脚走,北匈奴后脚就进攻车师。车师只有汉军少量屯守部队。三百汉军出城迎战北匈奴。但来犯的北匈奴骑兵有两万人,汉军全部战死。北匈奴随即包围了汉军据守的城池。汉军用毒箭射杀攻城的北匈奴人。北匈奴不敢靠近,暂时退去。

不久,北匈奴人卷土重来。这回他们不攻城,切断了城里的水源。守城的汉军渴得喝屎汤子。万幸的是,汉军在城里打井,终于打出水来。兴奋的汉军站在城上向外泼水。北匈奴人看到,怏怏而去。

汉明帝死后,北匈奴又来了。他们知道中原的规矩,皇帝死了至少守丧一年不能出兵。他们放心大胆地围困汉军,想把汉军困死。

城中粮食吃光了,汉军将士宁可煮铠甲上面的兽皮吃也不肯投降。

汉章帝得到战报让群臣讨论救还是不救。有人主张不救,国丧期间不宜动刀兵。有人主张救,认为弃将士于不顾不仁不义。汉明帝决定派兵救援。他把河西的守军集中起来派往西域。

汉军援军赶到车师,斩杀三千多人,俘虏三千多人。其余北匈奴人四散奔逃。汉军援军把被围将士接回国内。

不过作为儒生,汉明帝也免不了重内治轻外交。他认为西域屯兵劳民伤财,下令撤销,并且命令常驻西域的官员撤回国内,放弃西域。

班超接到撤退命令不敢耽搁立即动身。西域各国得知人心惶惶,唯恐班超一走西域大乱。汉朝的共主地位已经得到西域


状态提示:122佛教传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