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中华世纪谈>172桓温废帝
关皇室的八卦新闻更是朝野喜闻乐见。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散布全国。久居深宫的太后也听到风声。

太后诸蒜子曾两度出山垂帘听政,虽然在司马奕即位后退居二线,但仍在朝中保留巨大影响。

桓温上书诸蒜子要求废帝,改立时任丞相的皇叔司马昱为帝。诸蒜子受传闻的影响,对晋废帝儿子的血统也产生怀疑,同意废立。

桓温替太后起草圣旨,称晋废帝道德败坏,搞出这么大一个丑闻,生了三个孽障也不知道谁的儿子,欺骗祖宗,动摇皇家基业。因此废黜晋废帝,令其返家。

桓温召集百官宣读太后旨意。百官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桓温令人将晋废帝赶出皇宫。百官赶来送行。晋废帝面对群臣一言不发。

晋废帝知道传言都是谎言。但是谎言已经被认定为事实,他百口莫辩。床帏之事也没法辩。那时也没有dna亲子鉴定,他证明不了三个儿子都是他的。辩解不仅徒劳而且危险,会被认为死不改悔。

晋废帝回家后被桓温严密看管起来。晋废帝深居简出,闭门谢客,沉迷酒色,碌碌无为,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他生的三个儿子被桓温杀掉,他不敢作声。他的妻妾生了孩子他也不敢养,让人赶紧偷偷弄死。他小心翼翼的活着,生怕招惹桓温引来杀身之祸。

桓温迎立司马昱为帝,是为晋简文帝。

桓温以废帝立威,同时以立帝立功,升为丞相兼大司马,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

晋简文帝虽然贵为皇帝,实际上只是一个傀儡。

“温威振内外,帝虽处尊位,拱默而已,常惧废黜。”

桓温之所以选择他为皇帝就是因为他有做傀儡的特质。他做丞相时就是一个尸位素餐的丞相,不负责,不惹事,不参与任何纷争。桓温既不指望他支持自己,也不担心他反对自己。“温视之如视肉,徒有目而无手足”。

在时任侍中的大臣谢安认为晋简文帝跟白痴皇帝晋惠帝相比只不过“清谈差胜耳”。除了会扯淡,晋简文帝其实跟晋惠帝没什么区别,大愚若智,虚有其表。

晋简文帝懦弱无能,听任桓温摆布。桓温借助晋简文帝之手清除异己,巩固自己的权势。

晋简文帝从上台那一天起就开始担心桓温会不会把自己废掉,甚至杀掉,以至于忧惧成疾一病不起,仅仅在位8个月就死了。

晋简文帝死前召坐镇姑孰(安徽马鞍山当涂县))的桓温回京,想把十岁的太子当面托付给他。但桓温迟迟不来。

桓温上书简文帝,要求简文帝明确告知他想传位给谁。另外,他声称自己年老多病,命不长久,不适合做辅政大臣。

既不愿做辅政大臣又要求确定继承人是谁,桓温似乎更希望晋简文帝把皇位禅让给他,而不是托孤。他不便明说就以这种方式暗示皇帝。

晋简文帝等不及桓温便口述诏书让桓温仿效周公辅佐他的儿子,并且补上一句“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这话说得像当年刘备病榻托孤一样。

侍中王坦之见到诏书,当着晋简文帝的面把诏书撕了。遗诏怎么能这么写呢?这不等于把江山拱手送人?

晋简文帝说,我这皇位本来就是靠运气得来的,丢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王坦之说,江山是你列祖列宗辛辛苦苦得来的、传下来的。你有什么权力自作主张随便送人呢?

晋简文帝于是按着王坦之的意见重新起草诏书,希望桓温像诸葛亮、王导那样辅佐他的儿子。

周公跟诸葛亮、王导的区别是:周公是半君半臣,手握废立大权。而诸葛亮、王导做了一辈子臣子,从来没想过废立的事。王坦之把周公改成诸葛亮、王导就是把桓温定位在臣而不是君,不给他废立的特权,不让他有任何非分之想。把桓温形容成诸葛亮、王导既是往高处捧他,也是在用道德束缚他。


状态提示:172桓温废帝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