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从今天开始亲政>第234章 均衡贫富的斗争

……

贫富分化问题,自从秦汉以来就没消失过,历朝历代都有明君能臣看到这个问题,并对此做出政策,想要解决问题,但是无不以失败告终!

秦朝命短,并不典型。

最典型的就要数汉朝了。

汉朝初立,由于是从乱世走过来的,初期休养生息。

法家随着“暴秦”的覆灭,从秦朝时期的官方正统,被逐出了殿堂,失去了正统地位——虽然汉朝继承了秦朝制度。

但是,初期汉朝走的是道家的无为妙法。

道法自然,是官方正统!

这套妙法,类似所谓的小政府、大社会、私有制下自由市场。

在这套秩序下,民间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快速的发展。

但是,随着发展,贫富分化也严重起来。

到汉武帝时,贫富分化已经十分严重!

因为,人的能力,是有大小的,不可能一样!

在自由市场的竞争下,能力大的人,就必然会崛起,脱颖而出,聚集财富!

而钱能通神,钱能通鬼,钱又会与权力勾结到一起,于是钱收买权,权庇护钱,“能力大”的便会更疯狂的扩张!

在这疯狂扩张背后,是无数的以权谋私,仗势欺人!

形成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一问题,被儒家看到了。

于是,儒家看到了上位的机会!

其时汉武下诏求贤,儒家机灵鬼董仲舒做《举贤良对策》,得到汉武帝重视!

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统思想、天人感应思想、以德治国思想等,这些思想,得到汉武帝认可,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推崇为官方正统。

道家无为而治,也掉落神坛了。

董仲舒以[以德治国]为宗旨,提出了均衡贫富的政策,即“调均“的主张。

他上疏汉武帝“限制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额的主张,限制豪强兼并土地,不允许官吏与百姓争抢利益,盐业、金属业都有百姓自己掌控,除去奴婢制度、擅自斩杀的威严,降低赋税,减少徭役,让人民休养生息,减少民力消耗“。

这些主张,首先,打击豪强势力,加强中央政权的力量;其次,暂时缓和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加强了封建统治阶级专政,防止社会进一步动乱,防止农民起义。

董仲舒吸取秦灭亡教训,为了缓和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提倡德治,革除秦时的弊政,进行“更化“。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他的“更化“思想,就是以儒家的礼义仁德来限制对人民剥削,维持和巩固汉王朝统治阶级专政。

他认为,严刑峻法,给统治阶级带不来稳定的统治秩序,不能维持和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他提出:实行礼义,布施仁德的政策,以德治理为主,重视“教化“,主张用仁德代替严刑。

他视“德治“主张为巩固封建统治的基本治国原则。并上疏汉武帝:“作为帝王应该秉承上天的意思进行办事,因此,应该用仁德的教化而不是用刑法治理,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

他的建议,汉武帝部分的接纳了,也有部分没有接纳。

“……不允许官吏与百姓争抢利益,盐业、金属业都有百姓自己掌控……”这个主张,汉武帝没有接受。

而是做出了相反的政策。

朝廷禁止民间私营盐铁,改成官府专营了。盐铁专营给朝廷带来了极其丰厚的收入,为汉武开疆拓土提供了财政支持。

均衡贫富的主张,汉武帝倒是接受了。手段十分粗暴,

以守皇陵为由——尽忠尽孝嘛——数次迁徙豪强,一时间天下纷纷扰扰,各地豪强哀鸿遍野。

这些豪强的成分,大体三种,其一为勋贵官僚之类、其二为能力卓著的人,发家致富了、其三为黑恶势力。三种势力,又有互相勾结。

当时北伐匈奴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卫青为豪强郭解向汉武帝求情说:“郭解是百姓,家中贫穷,不是豪强,不符合迁移的标准,能否网开一面?”

而汉武帝却没有为了区区一个民间豪强而给卫青面子,他说:“一个百姓竟能让全国最有权势的大将军替他求情,这就恰恰证明他就是有权有势的大豪强。”

在均衡贫富、打压豪强的运动中,法家也成为了皇帝手中的刀!——法家虽然不是正统了,但是仍旧在,并未被清除,也不能被清除。朝廷离不开法家。

汉武帝抑制豪强、均衡贫富,虽然搞得风风火火,但是,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因为,打压了一批,很快的,新的一批,又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遇到性格软弱、手段又不强硬的皇帝,就会放任贫富分化。

汉朝分为三个时期:前汉、新朝、后汉。

前汉后期,朝政日益**,土地兼并成风,社会动荡不安。

面对这种形势,有不少人向朝廷提出解决危机的办法。

汉哀帝时,大司马师丹针对当时豪富吏民訾数巨万,而贫弱愈困的现象,提出对贵族豪富占田及奴婢的数量加以限制。

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提出详尽的措施:从诸侯王到吏民百姓,拥有田产最多不能超过三十顷;占有奴婢的数量,诸侯王不得超过二百人,列侯、公主不得超过一百人,关内侯、吏民百姓不得超过三十人;富商大贾不得做官、不得拥有田产;田产、奴婢数量超过以上限制者,一律没


状态提示:第234章 均衡贫富的斗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