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当时绝大多数豪强地主、贵族官僚都早已超过最高限额,因不愿放弃自身利益,所以这个建议刚一提出,即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
在这样的背幕之下,大圣人王莽篡位夺权,禅让做了皇帝,建立了新朝。
王莽强力推行均衡贫富的政策。
他根据古书上记载的井田制度,颁布了一道著名的诏令:“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即行儒家的复古改革!
把私有化的土地政策,又收归了“国有”,禁止土地买卖!
这得罪了天下的小民自耕农!
一井为汉制九百亩。又限制大地主土地,最高不得超过九百亩,超过的部分,要直接分掉!
这政策又得罪了天下的豪强地主!
虽然有益于佃户阶层,奈何,佃户阶层在民间,王莽不能直接的组织他们。
皇帝政策要靠官僚去执行的。
而官僚往往又与豪强地主或多或少的勾连着,有利益往来。
王莽就陷入了一个困境,他的好的政策,被执行的歪了。搞得豪强地主、小民、佃户都特么的要反他!
豪强推出了刘氏宗室刘秀,最终打败了王莽。
新朝只活了十四年就覆灭了。
刘秀登基,开启后汉。他是靠豪强的支持上位的,深知豪强的危害、也深知其厉害。
豪强尾大不掉。贫富均衡不了。官僚、大地主、黑恶势力,三者结合,最终发展成世族门阀势力,皇族与世族共天下!
后汉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
那些世族门阀,动辄拥有田地万顷,依附他们而生的佃户百姓,数万户、十余万户!
其时人口还少,一个大县,一般拥有人口不过也就万户。
这些世族门阀,控制的人口,高达数县,几乎就是一个郡了。
所谓郡望、名门贵族,背后就是极其严重的土地兼并!
世族集中着经济权力、官权力,法律对他们无效,在这样的环境下,世族对治下百姓的压迫搜刮,是极其残酷的!人性之恶,肆无忌惮的横行人间。
世族的做大,与皇权是不利的。
所以,皇权在与世族共治天下的同时,内部也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历朝历代,皇帝都会推出些政策,去压制世族门阀,但是,总体来说,是无效的、形同虚设。
政策无法在基层施行。
基层都是世族门阀的门生故吏!
压制世族门阀的政策,岂能被施行?
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便长久为正统。
自汉武帝开始,向朝廷举荐人才,有个门槛,就是“明经”,明的当然是儒家经典,即所谓明经取仕。
这促进了儒家的发展。
也促进了豪强大地主、世族门阀往儒家大门里涌入!
儒道大兴!
此时,世族门阀还垄断着举荐权!也就是说,你丫的即便有才,没有人家举荐,你也不能入仕!
这又促进了儒士投效世族门阀!
但是,对于世族门阀来说,当然更乐于举荐自家人!
因此,这套制度,阻碍了大量的非世族门阀的儒士的利益!
儒士分化成了两派:出生豪门的世族门阀派、出生寒门的非世族门阀派。
豪门、寒门互相看不顺眼!
皇权更乐于用征召寒门人才来制衡豪门。
汉灭三四百年之后,隋朝在大乱中新起。
大乱之后,本该大治,起码也能活个二三百年。
然而,隋太祖杨坚是个聪明而又头铁的狠人,想出了科举之策,更推行实施!
以科举制选拔人才,与征召举荐制截然不同!
科举制对[儒道-寒门之士]来说,更加的公平,得到了拥护!
而对儒道-豪门来说,就是剥夺了举荐权呀!
是以,科举制得到了世族门阀的抵制!
杨坚之后,其子杨广继续推行科举制!
科举制的推行,是触犯世族门阀的根本利益的。
杨广又是个好大喜功的人,把许多大事情,都集中到很短的时间去做,财政压力巨大,对民征收与日俱增,终于官逼民反。
世族门阀势力又在这其中煽风点火、火上浇油。
最终,隋朝只活了三十八年就覆灭了。
隋朝之后是王魏朝。
继续推进科举制。
隋末乱世之中,世族门阀被清洗了一波。
王魏朝建立,内部门阀势力依旧不小,活了近三百年,死于藩镇军阀——这些军阀做大,本也是为了去制衡地方门阀的,却没想到,军队与门阀结合了。
魏末天下大乱,蛮夷趁势入侵,神州迎来了七十来年的大乱世!
这一场大乱世,使得神州夏民陷入了无底的黑暗深渊之中!
但是,另一面,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将盘亘于世的世族门阀,在铁与血中烟消云散,纷纷陨落、破产、凋零。
一乱一治。
后晋兴起,已经没什么世族门阀势力了,科举制得以积极广泛的推行!
科举制下,儒士们机会平等,喜滋滋迎来新时代。
但是,中举的比例太小了,子子孙孙都中举,更是绝无可能!
权力无法世袭了。
没有权力包庇,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