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伏兵现身之后,魏军步兵迅速溃败了。
然而,面对汉军的合围之势,敌军骑兵不退反进,采取绝地反击。
魏将的这个决断,并非不可理喻。
汉军两路伏兵,彻底切断了魏军返回襄阳的退路。
趁着士兵斗志没有瓦解,发起最后进攻,几乎成为了魏军的最优抉择。
如果魏军可以抢在步兵溃败之前,击破汉军骑兵,杀死或者挟持了廖化,那么,魏军将立即转危为安,甚至可以转败为胜。
魏军放弃骑兵突击,将士们下马的第一时间,廖化就已经明白了魏将的想法。
魏军属于死中求活,汉军却没有必要冒险,只要维持现状,伏兵们赶到之后,魏军便会立即覆灭。
只不过,魏军骑兵覆灭之前,汉军骑兵需要先保护好自己,挡住敌人的垂死反扑。
廖化最先想到的应对手段,就是使用那些保护在阵中的战马。
汉军的马匹数量并不少,骑兵身上也大多携带了绳索。
集中部分战马,绑好马蹄,当做魏军进攻的障碍。
那时候,敌人的进攻阵型就会出现混乱,汉军也可以利用战马的遮挡,发起反击。
马匹是一种胆小的动物,战场上不断回响着喊杀声,马匹随时可能受惊。
一旦战马受惊发狂,位于马匹和魏军之间的汉军将士们,很容易成为遭受惊马冲撞的第一批受害者。
而且,战马本身是一种贵重资源,廖化可不舍得在这种小型战斗中,产生过多的损耗。
不少卫兵提议,让廖化暂避锋芒,撤出战场核心,到后方组织战斗。
甚至有忠勇的卫兵主动请缨,希望和廖化交换衣服,伪装成廖化的模样,留在现场,抵抗魏军的冲击。
这种找替身的方案,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
魏军这场突击,将会是最后的进攻手段。
敌人一旦进攻失败,很难鼓起勇气,发起第二轮进攻。
廖化也相信,卫兵们可以拖住魏军骑兵,保证自己的安全,但他还是拒绝了兵将们的好意,他是一名有责任心的将领,不可能放任将士们和敌军厮杀,自己却身处阵后安全区域。
廖化做出了第三种选择。
面对魏军的全力突击,廖化同样不退反进,集合起身边的兵将,以卫兵和汉军汉军老兵为核心,对魏军发起反击。
魏军的目标是廖化和汉军军旗,廖化的目的,是打穿魏军军阵。
为了给将士们一个明确的目标,廖化把进攻对象,定在了部队进攻路线上的一名魏军甲士。
甲士身材魁梧,形象显眼。
廖化并不清楚,这名甲士,是否就是魏军的主将牛金。
杀死敌军将领,的确是一个挫动敌军士气的最好手段。
廖化大声喊了起来,“杀死那名着甲魏将者,必有重赏。”
通过身边将士的口口相传,新命令迅速传达到军队中。
廖化身后的不少汉军将士,也受到了激励,开始加速,朝着魏军将领冲了过去。
双方都没有留后手,两军先锋迅速厮杀在一起。
不断有人倒地,现场发出惨叫声,厮杀声震天响,甚至引发了战马的嘶鸣。
汉军在兵力上处于劣势,但是,将士们的士气却非常高昂。
汉军不仅挡住了魏军的攻势,反而连连击杀魏军的一线将士。
先头部队的汉兵们,已经攻杀到魏将身边。
只要能够杀死魏军将领,魏军的攻势会进一步受到挫败。
魏军将领也明白了汉军的目的,大喊一声,挥舞长枪,带领身边将士,朝着汉军冲杀了过来。
魏将异常骁勇,身上又有铁甲护体,普通汉兵的攻击很难得手。
至少有三名汉军士兵使用刀枪,对魏将出手,但是,攻击的汉军士兵不仅没有得手,还被魏军杀败了。
魏将的表现,让敌军将士再度振奋起士气,敌兵喊着口号,再度发起冲锋,汉军混乱的阵型再度出现动摇。
意识到不妙,廖化准备亲自上场。
护卫在廖化身边的成何,意识到了汉军的窘境,主动来到廖化身边,提出参战请求。
因为一场误会,成何的家人受到了株连,成何对魏帝怀有血仇。
这份仇恨,自然也转移到了魏军将士身上。
北上之后,成何多次向廖化请战,前几次,廖化都拒绝了。
这一次,廖化满足了成何的要求。
成何倒提一杆长枪,朝着魏将杀了过去。
魏将很快也发现了来势汹汹的成何,同样调整了目标,朝着成何杀了过来。
两个人加两杆枪,迅速战在一起。
在这场对战中,成何是劣势的一方,他的枪法比魏将更弱,而且,身上没有甲衣防护。
魏将的枪法威猛,一旦命中成何,成何即使不死也得重伤。
不过,成何倒也并不是毫无招架之力,没有甲衣束缚,整个人的行动,倒也非常灵活。
两人迅速过了几招,虽然没能伤到魏将,成何却也凭借着灵活的步法,躲过了魏将的几次刺击。
魏将虽然在防护能力上处于优势,甲衣带来高度防御的同时,也造成了魏将机动能力的下降。
得到成何的牵制,魏将倒也腾不出精力,再攻击其他汉军将士。
杀死魏将的机会已经出现,廖化没有迟疑,命令将士们对敌将发起冲锋。
汉军兵将得到命令后,立即行动。
护卫魏将的魏军兵士很快被汉军将士杀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