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唐:从咸鱼开始无敌>第17章 李二这次勉强及格

长孙皇后边吃边喂李丽质,她知道这李家庄里的牛肉多的是,不着急,慢慢吃。

“娘亲我好热。”

李丽质出门的时候穿了很多衣服保暖,这屋子有暖气,又吃了辣椒,顿时就热了。

李世民额头冒汗,说,“阿耶也热了 ,给丽质把衣服换了。”

上官云把小长乐的衣服换了。

吃完火锅,钱姬端了一盘西瓜上来,沁人心脾的甜香味立马就飘了出来、在空中弥漫。

“这又是何物呀?”李世民三人也是第一次见。

“这是西瓜,很甜的,夫君尝尝。”

长孙皇后拿了一片喂给李世民。

入口甘甜解腻……人间仙品!

房玄龄和杜如晦吃了一片,大呼好吃。

“小李道长,如今才开春,为何就有了新鲜果蔬?”李世民问。

“这是温室西瓜,一年四季都有。”李盛唐介绍道。

一年四季都有果蔬?

房玄龄和杜如晦又被震惊了。

从踏入李家庄的一刻起,李世民受到的震撼太多了,都有点习惯了。

“小李道长,,刚才我们在庄子外看到庄户用曲形的铁犁耕地,老农说您造的?”李世民问。

作为贤明的君王,李世民当然最关心这个。

大唐是封建社会农业大国嘛,以农立国,如果耕地效率提高三倍,意味着一个人能耕种的土地更多,产出的粮食更多,国家更加强大。

房玄龄和杜如晦竖起耳朵认真仔细地听着,生怕漏了一个字。

“哦,你说的那个啊,那叫做曲辕犁,我们都用了好久了。”

“曲辕犁由11个用木头或金属制作的部件组成,和以前的直铁犁相比,有几处不同。

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

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

以前要一家人下地干活,现在只需用一个劳动力就够了,老人可以安享晚年,孩子可以读书写字。”

李盛唐很随意地说着。

这事情确实不值得多提,非常简单,这些曲辕犁,是李盛唐从现代购买传送过来的;

与银子一样,大唐的所有金属铁器产量都小,价格就贵,所以,李盛唐就直接在现代采购了。

因此,他就含糊了其来源,但却对曲辕犁的好处,作了详细介绍。

果然是李盛唐发明的。

这古代的读书人一般只顾着读什么圣贤书, 对于改进农业工具这样的科技发明一窍不通,没想到李盛唐啥都会。

“小李道长,这么好的农具为何不推广呢?”房玄龄问。

“哎呀,我家庄子的曲辕犁都是公开的,想仿制可以拿一个走,提高大唐的生产力,增加粮食产量,是好事嘛。

只不过,如今这百姓习惯了直辕犁,不愿意改。”

李盛唐确实没有刻意隐藏曲辕犁的生产工艺,聪明的农户都学会了,可大部分人仍然保守。

毕竟这种提高生产能力的事情,李盛唐很愿意推而广之。

“当今陛下奖励耕织,若是将这曲辕犁的技术献上,必定能得到重用,高官厚禄唾手可得啊。”房玄龄说。

这样的重大发明,李世民当然会重赏了。

“这不行,如果我把这曲辕犁的技术告诉了李二,万一他让我作宰相怎么办?

我最烦当官了,又太忙没时间,至于高官厚禄,现在的高官伙食还不如我好呢。”

李盛唐靠在摇摇椅上,晃晃悠悠,钱姬捏脚,舒舒服服的。

房玄龄吃瘪,他这个中书令的伙食别说不如李盛唐,连看门狗狐狸都不如。

“李二是谁?”李世民问。

“就是李世民,李二郎嘛,他行二,所以就叫李二嘛。”

李盛唐随意地说说,习惯了嘛,码字写的书里就是这叫法。

房玄龄和杜如晦眼珠子都要凸出来了。

直呼皇帝名讳就是大不敬之罪,李盛唐居然还敢给李世民起外号,大逆不道,大逆不道!

可是李世民却不介意,反而哈哈大笑,“你起的这个外号挺贴切。”

”小李道长,这曲辕犁的技术于国于民都是大好事,如果不嫌弃,我带一把回去;

你是知道的,我府里有不少买卖,这铁犁做好了卖到全国,技术就推广出去了,陛下也不知道是你发明的。您看如何?”李世民笑言。

这个曲辕犁太好了,必须推广!

“这个主意不错,老余,给老李拿一副曲辕犁过来,还有把我的图纸给他。”李盛唐说。

此举惠国惠民,李盛唐当然不会吝啬,李盛~唐嘛,就是来旺唐的呀。

“是。”

老余马上去拿曲辕犁和图纸,图纸是在现代采购时向厂家要的。

“小李道长,您觉得去年冬天陛下的治国之策如何?”

李世民想知道李盛唐对自己以工代赈、实施五年计划工作的评价。

说起这个事情,李盛唐突然转头对长孙皇后说,“常大娘,李二冬天的以工代赈,是不是你泄露出去的?”

冬天的时候,李盛唐窝在庄子里吃着牛肉,逗着钱姬,过着富贵咸鱼道长少爷的生活。

老余到外面打听消息,说李世民这家伙居然以工代赈,让程大魔王找世家大族收粮食;

然后征调饥民兴修水利,经过一个冬天,饥民不仅有饭吃了,水利设施也修了起来;

开春后,水库蓄满了水,对付春夏的旱灾


状态提示:第17章 李二这次勉强及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