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日之血色烽火>第二百四十五章 最后的牺...

马克辛重机枪的射击声才刚刚一响起,日军走在队伍前面的几名尖兵瞬间中弹栽倒在地,重机枪的标尺射击的密集弹雨将几名中弹的日军打得如同撕破的布娃娃一般,紧跟后面的日军如同被踩到了尾巴的兔子一般,掉头就向回跑。

阵地上的中国官兵在目瞪口呆之余,顿时破口大骂,日本人撤得实在太快了,没等随行的迫击炮发射两轮,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进攻用了十几分钟,而撤退仅仅几十秒钟?

身为一线指挥官的步兵第二旅第六团代理团长方震此刻可不堪言,之前他就发觉日军的这次进攻有些蹊跷,为给日军以重大杀伤,他刻意将日军放进一百公尺距离,准备用火力将日军黏住反复消耗,最后呼叫重炮将日军进攻部队一锅端了,可是谁料想日军竟然一接即溃,而且逃跑速度竟然快过了炮火的反应速度?

郁闷无比的方震感慨万分,不是职部作战不力啊!而是日军实在太让人无语了,这就是那个所谓吹嘘熊本武士日本第一的第六师团吗?简直是屁掺豆腐渣做的部队,一脸无可奈何表情的方震望着消失在防线上的日军,狠狠的吐了一口吐沫。

与方震的愤慨相比,河田作一此刻羞愧得立即自尽的心都有了,不过这些不争气的部下还是试探出了敌军的的虚实,既然中国人的步兵跟了上来,那么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将兵力收缩回来,然后等熬到天黑之后,给中国人一个结结实实的教训,让这些嚣张的中国军队知道知道大日本帝国皇军的厉害。

实际上,河田作一的战术安排与师团长谷寿夫不谋而和,白天坚守,夜晚实施反突击,以阵前火力配合敢死队爆破敌军喷火坦克,以小队兵力配合神枪手、狙击手消灭敌军喷火兵,第六师团此刻要做的并不是夺回已经失守的第一道壕沟防线,而是如何才能坚守的更久一些,谷寿夫非常清楚的知道,只要他的第六师团能够坚守得够久,第六师团还是有建功立业的机会的,敌人越是顽强厉害,所获得的功勋自然也是越高。

而且,谷寿夫接到了朝香宫鸠彦亲王打来的电话,近卫师团的调动遭到了连续三波中国空军的空袭,部队调动已经停下来了,第六师团不惜一切代价坚守到傍晚时分,当以近卫师团配属野战重炮兵第六旅团向中华门方向反击之中国守军发动全面进攻。 [

中国守军官兵终于等到了装甲部队完成火线补给,这对于新编第一师都是一次真实紧张的考验,大批的坦克配合步兵徐徐的不紧不慢的跟在火线之后缓缓推进,这种缓慢的推进在日军看来比疾风暴雨般的猛攻都可怕十倍,面对中国守军精锐新编第一师铺天盖地重拳一般的猛烈火力打击,日军第六师团只能束手无策,只能不断的组织阵前消耗性的突击,以拖延时间。

身为前敌指挥官的新编第一师参谋长的钱斌举着望远镜一声不吭的注视着陷入滚滚浓烟之中的中华门方面,隆隆的炮声基本没有停歇过,因为是打日军第六师团,所有中国官兵的情绪全部被调动起来了,几十个小时不眠不休的参谋们依旧精神百倍,但凡有事一律的一溜小跑,此番反击的顺利也是超乎想象的,因为装甲团此刻出击的不过四十余辆坦克,真正的大反攻是在明天的一早,因为林定远判断日军一定会连夜增援部队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所以给予日军第六师团歼灭性打击势在必行。

中国守军新编第一师装甲团与步兵第二旅的配合出击可谓是天衣无缝,但是身为旅长的张灵甫受伤却大大的出乎了林定远的预料,或许这就是命运吗?张灵甫受伤的位置竟然还是历史上的那条腿,不过张灵甫并为下火线,步兵第二旅的兵锋直指雨花台日军第六师团的师团指挥部所在地,如果能够分割歼灭第六师团,那么南京的整体战况和局面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所以张灵甫拖着一条伤腿坚持在第一线。

奉烧了军旗的日军部队也陷入了疯狂之中,为了信念和荣誉,保卫首都和身后人民的中国军人竭尽了全力,与猖狂的日军厮杀在了一起,双方堆尸如山,血流成河,日军也是第一次见到中国军队如此的顽强,惨烈的巷战让几个街区附近在狭窄的胡同之中,中日两军弃尸累累,很多地段的尸体都是层层叠叠。

李定邦的装甲突击部队给予了张灵甫非常大的支援,因为日军缺乏有效的摧毁手段,所以游骑兵中型坦克都是在战斗队形状态与日军进行交战的,航向机枪与散榴弹给予了日军重大杀伤,同行掩护坦克的步兵部队尽职尽责,日军几次大规模的逆行都被步兵部队给予击溃,尤其是喷火战车的出现,在大庙街口,埋伏在一旁准备伏击整整一个日军中队的官兵全部成了烤鸭,整日的浴血鏖战让日军心惊胆战。

朝香宫鸠彦亲王连续三次向近卫师团发出的电报,催促其的师团快速完成主力调转作战方向,饭田贞固对于谷寿夫的无能导致其近卫师团被调来调去异常愤怒,但是眼下围攻南京的十余个师团又七个旅团之中,唯独近卫师团能够抽调出来。

近卫师团并不同与普通的甲种常备野战师团,饭田贞固所指挥的近卫师团其所辖近卫第一旅团,下辖近卫步兵第一、第二联队,近卫第二旅团下辖近卫步兵第三、第四联队,骑兵第一旅团下辖近卫骑兵第一联队、近卫骑兵第二联队,野战重炮兵第四旅团下辖近卫野炮兵联队,野战重炮兵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五章 最后的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