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仙侠修真>大修真时代>炼精化气秘法 二

(二)自覺習練覺知運動,變自然本能為自覺智慧

1.從"意、力並用"到"用意不用力"

以前人家練十年形意拳能出高功夫,現在人們練一輩子也出不來功夫,原因之一是練拳時落到俗自然勁裡邊了。我們講練拳時要松靜自然。不使勁那個種松靜自然也是俗松靜自然。用力是剛自然勁,柔軟不用力氣是俗自然勁,所以你用力不對,不用力也不對。那怎麼辦呢?脫開俗自然勁。什麼是俗自然勁?太極拳講,不要用拙力,要把拙力化了。那怎麼不用拙力呢?練拳得練勁,氣和勁不等同。氣怎麼化成勁?說意念(元氣、元神)和氣相結合。怎麼結合?練捧氣貫頂法以意引氣,練形神莊以形引氣,練五元莊以音聲引氣,這些都是用純意念和氣相結合。光練氣,不把氣變成勁,雖能收到"氣血流通,白病不生"的功效,但終歸有缺欠。按過去的說法,這只是練了文武的體,沒有練用。

太極拳和形意拳都說,練功夫都是練的人本來的功能。人人都有神、氣,也都有知覺運動。但是你能不能自覺、主動地鍛煉知覺運動?我們平時老注意外邊,都屬外向性的運動,對裡邊這個運動過程不了解,不認識。練太極拳特別強調練知覺運動,或叫覺知運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覺在知的前面,知比覺更進一步。運比較小一點,動比較明顯。覺知是意元體接收資訊,運動是意元體發放資訊而形成的不同活動。練功時要很明確地知道這兩個資訊過程。把它練得很明確,很敏感。我認為太極拳裡邊講得最好的就是練覺知運動這幾句話。本來人人都有覺知運動,你要主動掌握它,把它練得更敏感。中和之氣本來人也有,以後慢慢變得不中和了。練形意拳再自覺地把氣收回來變成中和之氣。

將來把氣收回來之後,做動作時不再用力氣,用意念體察著裡邊動。以後我們練太極球的時侯,這兒一轉,你注意胳膊裡邊在轉,體會肩、肘、手裡面的變化。一旦感覺到裡面,意念和形體結合起來了,那就不是俗自然勁了。一般人使勁打人,力氣很大,但不知道裡邊勁是怎麼動彈的,那叫自然勁。太極拳講"用意不用力"。不使勁就出功夫?你看舞蹈演員跳民族舞,那是純純粹粹、地地道道的不用力氣,但他跳一輩子也不能一伸手把人打出一丈遠。所以"用意不用力"這句話有語病。演員先須進入角色,都會用意,他們也沒練出功夫來。用意用什麼意?怎麼用意?意念得非常充分。比如前邊有個人,這個人有三百斤,我用三百斤的意念打他。你要想用三百斤的意念,得摸摸三百斤,這三百斤的意念才用得上。你不知道三百斤是多少,你怎麼用三百斤的意念呀?一開始你要用你自己能夠達到的最大力量這個意念。我能搬一百斤,我就搬一下一百斤的東西,感受一下一百斤的力量,明確這個意念什麼樣,然後我在打拳的時候用一百斤的意念,但是不用力。好多人練了一輩子拳,功夫也沒上來,就是因為意念不夠明確。

練直腿坐放鬆法往回縮的時候,也要會用意念。先得會用肌肉使勁收縮。這麼做一方面為了往回收氣,另一方面為下一步用意不用力打基礎。將來我們養成了肌肉收縮的習慣,到了下一步,光用意念往回一縮,氣"呼-"就回來了。意引氣,氣引形,意念一動氣就動,氣一動形體就動。我們身體裡邊收縮的時候也是這樣,意念往裡收縮,氣就動,氣一動,形體就動。大家都見過端水盆扭了腰這樣的事例吧?他以為這是個空盆,就根據以前的實踐經驗調過來一斤的氣,一接觸盆,變成一斤的力。不料盆中有水,一斤力把它拿不起來。趕快調氣,把丹田氣往這兒一揪,傳送路上的氣也都變成力了。他沒練功夫,氣一下來不了那麼快,丹田氣跟不上,中間就斷了,癟了,那兒就疼。你以前端過水盆,習慣了怎麼用勁。這個勁也是由氣變的,但你對這個過程不知不覺,不知道它,這個勁就是俗自然勁。練功要知道它,意念和氣合上,從不自覺變成自覺,把這個功能強化起來,使它運動速度加快。你要用什麼樣的意念,就得有過什麼樣的實踐。你真得動一動,看你的意念這麼動的時候肌肉怎麼動,慢慢練得有體會了,以後再用意不用力,作用才大。

現在放鬆腰部是從形上走的。哪一點放鬆了,這部分就不要再用力了。你若還想讓它收縮就用意念。一開始需要用力,一用力就有氣和形的變化。等形已經松了,通了,就改成用意。例如會陰收縮得比較好了,就不要用肌肉使勁收縮了,用意念一縮,往上一提,肌肉並沒有明顯的收縮動作,但氣也發生了形體收縮時才有的那種變化。原來大腿使勁收縮,現在不使勁收縮了,對大腿那兒用意念一縮也能體會到裡面。要從形的動過渡到意念的動。平時你可以用意念想一想,看看它能不能起到形動的作用,若不能,還得把形體運動和意念運動結合起來。這是練功的兩個層次,一個是形的動,一個是意的動。

現在的各家武術基本都是練的軀體混元氣,意識和軀體混元氣相結合,用意元體混元氣來統帥軀體混元氣。(古人以及現在的各家拳術對氣都講得非常模糊,而《混元整體理論》對氣闡述得比較細緻。反復學習《混元整體理論》,尤其是《人體混元氣》、《意識論》和《混元論》這三章,而且以《人體混元氣》為主,對練功


状态提示:炼精化气秘法 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