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四年(公元236年)十二月癸巳,陈群逝世,谥曰靖侯媵妾。其子陈泰嗣任。曹睿追思陈群之功德,于是分给陈群户邑,并封一子列侯。
《魏书》载:陈群前后数次,密陈朝廷得失,每次上奏都封隐其事,辄毁草拟文件,时人及其子弟均不能知其所奏。有人讥议陈群居位拱默,正始中诏撰群臣上书,以为名臣奏议,朝士乃见陈群谏事,皆甚叹息。《袁子》曰:有人说”故少府杨阜不是忠臣吗?看到人主之不当,便勃然大怒而触其所非,与人说话也未尝稍违道德,这不正是所谓”王臣謇謇,匪躬之故”之人吗!”答道:”但这只可谓是直士,其忠与否,吾不得而知。所谓仁者爱人。施于君上的称之为忠,施于双亲的称之为孝。忠孝者,是其本一。所以真正的仁爱之最的人,倘若君亲有过,谏言不能入,应求之反复,情不得已而言,而不忍向外宣播。今为人臣,见人主失道,直诋其非而播扬其恶,可谓直士,而未为忠臣。故司空陈群则不然,他谈论终日,未尝言人主之非;书数十上而外人不知。君子谓群于是乎长者矣。”
陈群的政治策略:强国、富民是根本。
陈群的功绩:
1.曹操任用王模、周逵,陈群力阻未果。
2.陈群为曹操推荐陈矫、戴干,此二人成绩卓著。
3.陈群任酇令,使曹魏东南吏民稳定[hp]重回1965。
4.向曹操陈明恢复肉刑的意义。
5.魏讽谋反被平定,陈群进言保全刘廙。
6.上表劝曹操称帝,未果。
7.建制九品官人之法,成为历史名制。
8.阻止曹丕追封太后父母。
9.推举鲍勋为官。
10.致书蜀相诸葛亮,劝其举国称藩,未果。
11.鲍勋因屡次面谏触怒曹丕定为死罪,陈群等求请赦免,未果。
12.曹睿初临政,上表陈述严明朝纲、体恤百姓。
13.曹睿时期,推荐荀顗、、傅嘏、管宁。
14.魏明帝时期,两次阻止曹真伐蜀。
15.曹睿爱女逝世,曹睿兴师动众,陈群力荐,未果。
16.曹睿大造宫殿,陈群力荐,曹睿有所收敛。
我们可以从陈群身上学习到:
1.头脑清楚,饱有学识。
2.有识人的能力,推荐了多名优秀人才。
3.清正严明,竭忠尽职,敢于进谏。
4.交友广泛,众人称颂。
陈群之父陈纪六兄弟,因此陈群有几十个兄弟,其中伯父陈谌之子陈忠,字孝先,青州刺史。娶卜氏、葛氏、袁氏。生三子:陈佐、陈和、陈坦。
这陈群、陈忠乃是大唐御赐义门陈氏八十七世祖——
陈群与陈忠,八十七世祖。
生逢乱世兮,幸得依明主。
却说陈群之子陈泰,生于公元175年,字玄伯,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官至尚书左仆射、镇军将军。因是名臣陈群之子,自幼便受过良好的教育。陈群生前,陈泰已于青龙中期出任散骑侍郎。青龙四年(236年)陈群去世,陈泰继嗣,被封列侯。陈群死后,陈泰便离开朝廷至西部边疆。
正始初年(240-241年),陈泰迁任游击将军;正始五年(244年),出任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持节(即有代表朝廷处理若干大事的权力),护匈奴中郎将,主管并州的军、政、法等事务。陈泰辖区及周围地区民族众多,他很注意对当地各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威信很高。
时京城权贵托他在边地购买奴婢,并附送宝货。陈泰将所送之礼皆挂在墙上,从不打开。正始九年(248年),陈泰被调回京城任尚书,并将权贵所送之礼全部退还。
嘉平元年(249年),朝廷中司马氏与曹氏的斗争白热化,形成曹爽和司马懿二派对立。陈泰虽自幼与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为友,仍尽量避免介入这场政治斗争。但身处朝廷之中,有许多事是没法躲避的。
同年正月,一直韬光养晦的司马懿趁曹爽等奉齐王曹芳去洛阳南郊谒陵之际,发动政变,率军切断归路。当时,陈泰作为尚书,也去参加这次谒陵。当司马懿派人送书给曹爽要其交权时,曹爽等仍犹豫不决。正如当初陈群参与逼献帝让位于曹丕一样,陈泰即以父亲的识时务为榜样,与侍中许允一道上前劝说曹爽,使其接受了交权条件。曹爽即派许允与陈泰为代表去与司马懿协商。故司马氏一直视陈泰为有功之臣。此后,司马氏控制朝廷。为了避开朝廷中的斗争,陈泰又主动要求外出任职。他被调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刺史,代替原刺史郭淮,并加奋武将军,处于对蜀作战的前线。
同年秋,蜀卫将军姜维督军进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依傍曲山(今甘肃岷县东百里)筑两城。姜维熟悉陇西风俗民情,欲诱羌胡归蜀,以控制该地区。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各郡。征西将军郭淮与陈泰统兵抵御。二人商量对策时,陈泰说:“曲城(今甘肃岷县东漳南)虽固,去蜀险远,当须运粮。羌夷患维劳役,必未肯附。今围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虽其有救,山道阻险,非行兵之地也”(《三国志?魏书?陈泰传》)。郭淮从其计,遂采取围城打援策略,命陈泰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进围曲城,切断交通及水源,蜀军出城挑战,陈泰又命坚守阵地不战。曲城蜀军困窘不堪,甚至把干粮分给兵士,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