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守株待兔
节目散场,从电视台大楼出来,夏林紧紧跟在毕文谦身边。王京云走在最后,看着离了他们快两个身位的艾静,无声地笑着。
“毕文谦。”
“嗯?”
偏头看去,尽黑的夜里没有多少灯光,倒也让夏林的眼睛越发忽闪。“刚才那首《传奇》,我是不是唱得……没有张姗姐姐弹得好?”
“你想我回答什么呢?”
“我要听真话!”
带点儿执拗的口吻让毕文谦发笑,他背起手,继续走了几步,才慢慢答道:“古人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从表现力的上限来说,歌唱一定会比弹奏更好。但那只是上限。乐器的技法可以磨砺一辈子,乐器练坏了可以换一把,而嗓子,一辈子只有一副。”
夏林琢磨了一会儿,忽然幽幽地说:“果然还是嫌我没唱好。”
毕文谦看着她,笑而不语。
继续走了一段,快到马路边了,一个穿着工人装的人影走了过来。
“请问,你是毕文谦吗?”
“是。”毕文谦看不清背着路灯光源的他的脸,但这声音似乎有些耳熟,“你是?”
“我叫崔建。”来人想了一瞬间,补充道,“就是唱《一无所有》的。”
毕文谦有些发愣——他从没有想像过,会在这样的时间和地点,和崔建遭遇……哦不,好像是人家在堵自己?
“你……找我有什么事?”下意识地,毕文谦递出了手。
“工体那场演唱会之后,我那首歌有不少人在唱,你解读的意思和你说的那些话,报纸上也在讨论。我在京城歌舞团的领导也来问过我的想法。”崔建的语速比较快,没有一般人初次见面的那种些微的矜持,“其实,别人怎么看,我也没指望强求。但你和我从前根本不认识,你只听我唱了一遍,就能立即唱出你自己的东西……所以,我想和你认识认识,聊一聊想法。”一口气说到这儿,他才看了看毕文谦身后的人,“我打听过你,只听说你在三里囤开了一家唱片公司,而且一直在地下室练吉他,我也不好意思打扰。上个礼拜看了你的节目,知道你这时候会在电视台,所以今天我来碰碰运气。”
……原来是守株待兔啊!
“好吧,很高兴认识你!”既然崔建握着自己的手还没放,毕文谦也顺势使了使劲儿——无论音乐上的想法如何,至少,“历史”证明着,他是中国摇滚圈里难得的几个赤诚之人之一,坚持着自己的理念,而没有被那些个糟粕污染,“我听说,京城歌舞团离三里囤挺近。本来我们一会儿坐车回去,但车只能坐四个人……这样吧,”毕文谦放了手,回头对王京云说,“王京云,你先开车送夏林和艾静回去,顺便通知一下夏林妈,放假之后,让夏林搬到四合院里住,天天来回跑挺不方便的,反正,在公司里,我吃什么,夏林也吃什么。既然今天有人想和我聊聊,那我就走路回去好了。叫蒋卫国记得给我开门就好。”
“好。”
王京云执行得干脆,很快就把小轿车开到了路边。夏林和艾静道了再见就上车去了。
“夏林,过来一下。”忽然,毕文谦唤了一声。
“什么?”
“今天你唱的,虽然细节上的问题仍然有很多,但你的演唱中已经有着属于你的理解和情感。”毕文谦伸手摸摸夏林的头,“我很高兴。”
“不许摸我头!”夏林一下子跳开了,往小轿车小步快跑,“你也就比我大两个月!”
在毕文谦爽快的笑声中,小轿车渐渐远去。
“怎么样?很活泼吧?”毕文谦的口吻,略有些长辈在自豪后辈的味道。
这种感觉,让崔建瞧不明白,他想了想,才问:“这个夏林,就是你的公司签的歌手?工体演唱会那天,她唱得比上个礼拜好不少。”
“上个礼拜?”毕文谦回想着夏林在镜头前,低头照着歌谱唱得有口无心的样子,脸上浮现着笑,“那天她唱得的确很难看。”
这话,让崔建不知道怎么接口了。
“现在的夏林,是一块璞玉。将来,她有希望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歌手。”借着微微的路灯光,毕文谦对着崔建笑道,“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很显然,作为80年代的土著,崔建并不能体会到毕文谦话里的梗——他也没有强求:“好啦!边走边说,你想和我聊什么?”
步子不快,路却是和黎华一起走过。那天晚上,两个人并肩用日语唱着《世情》,只要一回想,歌声好似还在耳边回荡。
“毕文谦,你觉得,摇滚是一种什么精神?”
“我在工体时已经说过了。摇滚是一种直抒胸臆词、旋律、演唱、编曲,各个环节的创作,都是如此。”毕文谦没有去看身旁的崔健,而是看着前方的路,“其实,我一点儿也不在乎摇滚是什么,因为这是一个舶来词,其概念从诞生到现在,代表着一种新的流行音乐的风格的酝酿,却远还没有达到成熟,自然也就没有一个约定俗成并且服众的说法。真要说在乎,我更在乎中国摇滚乐将会是什么?音乐是文化的载体,具体到作品,以你的《一无所有》为例,既是一首情歌,又表达着我们中国一个时代的年轻人的迷惘,这种时代的烙印,就是承载着文化的表现——无论你这个原作者怎么说,反正我是这么理解着。那么,摇滚这个新事物传入中国之后,和中国的本土文化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