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仙侠修真>柳毅>楔子
名,也不能挽狂澜于既倒,救生民于泥淖。还不如投笔从戎,去开创一片新的天地。想到这些,黄巢一时间豪情倍增,作了一首《不第后赋菊》,那诗可谓气势磅礴,野心勃勃,也正是后来他入主长安时的写照: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果然,没过多久,他便凭着非凡的才能,做了起义军的领袖,后来又率领千万起义大军,杀进了长安城。最后虽然不得善终,也算得上是一代枭雄,这是几句多余的话。

话说黄巢率大军杀进长安城之后,长安城里一片混乱。由于手底下的士兵大多是农民出身,加上仇恨当官的,昔日饱受压迫,如今翻了身,难免会为了发泄胸中怒气而作乱。很多士兵是见人就杀,烧杀抢掠无所不作。

一日,有个家仆从一处府中跑出来,身上携着一幅画想要逃出城,正好被街上的士兵们擒住,夺了那幅画,展开一看,只见那幅画十分奇怪:上面画着一个书生模样的人,端坐在一只巨大的凤凰之上,右手握着一卷书,偏着脑袋看着底下。下面站着十来个人,都仰着头,心怀敬慕地看着那个书生坐着凤凰,腾云驾雾,望着茫茫青天飞去。画上还题了一首诗,就是开篇的第二首,不过并无落款,不题何人所作。

那幅画无论是画还是字都不甚精细,诗也是打油诗,看样子是出自普通人之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画和诗的内容有些奇怪,不知是什么意思。那些士兵大多都是农民出身,胸中文墨不多,大字不识几个,更别说能看懂画和诗的意思了。也有认得几个字的,磕磕巴巴地念了那首诗,嗤笑其无非是道家修道之类的骗人把戏而已,一文不值。于是便把那个家仆杀了,随手将那幅画丢到路边的火堆旁边,一帮人扬长而去。

付大贵当时恰好就站在他们中间,把那幅画清清楚楚的看在眼里。与其他人不同,他少年时曾跟随一个游方道士学过一阵子修道,略知道些修行的事情,所以看到那幅画的时候,就大概猜到是有关修道的了。众人说话的到时候他并不作声,而是在一边静静地看着,等到大家都走远的时候,他故意慢下来,急忙跑回去,从火堆里把那幅画抢了出来,奈何火势太大,画已被烧掉大半,只剩下那个坐在凤凰上的人像和上面的题画诗。付大贵把画秘密藏在身上,带了回去,周围无人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他原本以为这画上藏着什么修道的秘密,但翻来覆去看了许久,也看不出其中有什么玄机,只好把画收起来,藏在身边,打算日后再细细研究。

四年后,黄巢兵败狼虎谷,手底下的军队也跟着溃败,士兵们四处奔逃。付大贵见大势已去,也赶紧逃跑了。他身上本来就没什么贵重之物,只带着那幅残画和在长安城里搜刮来的一点金银细软,慌不择路地往南方逃去。一路上夜住晓行,饥餐渴饮,装作逃荒的百姓,辗转逃到了ah境内,也许是机缘巧合,最后在亳州停下来。

有缘人听到这里,不免觉得奇怪,问道:“那时无心道人既已逃到安稳之地,为何不好好过日子,反倒当起了道士?”

道长看着那幅残画,良久,才道:“大概是机缘使然。”

原来,付大贵逃到亳州之后,本想老老实实过日子,无奈盘缠早已花光,身无分文,又是在异乡,难以立足安身。一日,偶然间走到玄妙观前,因腹中十分饥饿,就进去乞食。观里的道人心肠很好,给了他一些吃的,问他来历,他不敢说自己参加了起义,就扯谎说是从北方逃难来的农民。道人们见他孤苦无依怪可怜的,看起来也老实,观里又正好缺一个火工道人,就收留了他,教他做些砍柴挑水,打扫庭院,生火造饭之类的粗活,付大贵从此就在道观中留下来,住在道观后面的一间杂物间里。

付大贵每日干完活,回到杂物间,百无聊赖,便拿出那幅残画来看。他识得几个字,只是尚且不知诗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再看那个坐在凤凰上的人的时候,付大贵不觉吓了一跳:当初看画的时候,画上的人本来是偏着脑袋看着底下的,现在却变成端端正正地盯着前方看了,就如同是在盯着他看一样。他反复思量:“我记得当时画上的人明明是朝下面看的,现在怎么变了?不管我从那边看,他都像是在盯着我看,莫非这画上的人是个得道成仙之人?”付大贵越想越觉得惶恐,生怕得罪了画上的人,于是赶紧把画挂起来,对其虔心顶礼膜拜。

也是奇怪,付大贵每日看画,不管站在哪个方位,都觉得画上的人是在盯着他看,目光炯炯有神,好像是在审问他:“你可知你罪孽深重?”他不禁想起之前跟着众人杀了不少无辜之人,作了不少恶,越想越觉得罪孽深重。每日看画,便觉得心有不安,于是摒弃杂念,诚心忏悔。

付大贵每日思过,在房中对着残画打坐,只觉得画上之人就是自己的师父,时时刻刻都在监督着,更不敢有半分懈怠,不敢有半点杂念。时间长了,就觉得对画打坐颇有效果,不但心静下来了,还悟透了不少修道方面道理。

后来,付大贵每日对残画打坐之事被观里的其他道士知道了,就把他叫去询问,他不敢有所隐瞒,就把当初自己是如何跟着作乱,如何得到这幅画,后来又是如何通过看画而悟出了一些道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道人们


状态提示:楔子--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